HIFIMAN上市悬疑:镀金背后,业绩“虚火”与创新短板

金融中心 2025-04-18 138人围观 ,发现0个评论 DeFiWeb3元宇宙NFTDAO

HIFIMAN的“镀金”之路:北交所上市背后的隐忧

从纽约到昆山:一个“海归”品牌的资本征途

HIFIMAN的故事,颇具戏剧性。一个在美国纽约创立的音频品牌,在创始人边仿博士答辩结束的第三天,就被带回了国内。这本身就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——一个技术出身的学者,试图在国内市场复制甚至超越海外的成功。十余年过去,HIFIMAN以“昆山海菲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”的身份冲击资本市场,目标锁定北交所,多少让人觉得有些“水土不服”。这不仅仅是地域上的转变,更是战略选择上的微妙变化。从最初的海外市场,到回归国内,再到如今选择北交所,HIFIMAN的每一步都透露着决策者对于市场环境和自身定位的不断调整。

科创板“一日游”:海菲曼为何弃科转北?

更令人玩味的是,海菲曼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先是高调宣布进入科创板辅导期,似乎要搭上科技创新的快车,结果仅仅半年时间,就“变卦”转投北交所。这其中的缘由,恐怕不仅仅是简单的“战略调整”就能解释的。科创板对企业的科创属性要求极高,对研发投入、技术壁垒都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。海菲曼的突然转向,是否意味着其在科创属性上存在短板?又或者,北交所的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,更能满足海菲曼的融资需求?无论真相如何,这一“弃科转北”的操作,都给海菲曼的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的阴影。要知道,资本市场从来不相信眼泪,更看重真金白银的实力。海菲曼想要在北交所站稳脚跟,仅仅依靠情怀和故事是远远不够的。

光鲜业绩下的“虚火”:扣非ROE“腰斩”与行业颓势

营收与利润的“虚假繁荣”:高毛利率能否持续?

招股书上,海菲曼的业绩数据确实亮眼,营收和净利润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,仿佛一片欣欣向荣。然而,仔细分析这些数据,却能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。高达60%甚至70%的毛利率,远高于同行均值,这究竟是技术领先带来的溢价,还是另有玄机?要知道,高毛利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,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,或者竞争对手采取降价策略,海菲曼的高毛利率很可能难以为继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海菲曼的扣非ROE(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)在2024年出现了“腰斩”式的下滑。这意味着,海菲曼的盈利能力正在下降,其增长更多地依赖于非经常性损益,而非主营业务的持续增长。这种“虚假繁荣”背后,隐藏着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。

无线耳机市场“退烧”:海菲曼的未来之路在何方?

另一方面,海菲曼所处的无线耳机市场,也面临着“退烧”的风险。虽然近年来无线耳机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,但随着市场饱和度和消费者选择的增多,无线耳机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。通力股份的数据显示,2023年国内无线耳机产值增速已经开始放缓,甚至出现负增长。这意味着,无线耳机市场可能已经进入了“存量竞争”的阶段,未来的增长空间将受到限制。海菲曼的主要产品是头戴式耳机和TWS耳机,这两类产品在2024年贡献了超过八成的收入。如果无线耳机市场持续“降温”,海菲曼的业绩增长将面临严峻的挑战。面对市场的变化,海菲曼需要尽快找到新的增长点,否则很可能陷入“增长瓶颈”。

创新成色几何?研发投入不足与“原始取得”专利的罗生门

低于行业平均的研发投入:海菲曼的“技术护城河”有多深?

对于科技企业来说,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。然而,海菲曼在研发投入上的表现却显得有些“吝啬”。招股书显示,2021年至2023年,海菲曼的研发投入占比均低于同行业可比企业的平均水平。这不禁让人怀疑,海菲曼的技术实力究竟有多强?它的“技术护城河”又有多深?要知道,在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领域,缺乏持续的研发投入,就如同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如果海菲曼不能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技术水平,未来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。

“左手倒右手”的专利游戏:海菲曼的信披是否经得起推敲?

更令人质疑的是,海菲曼在招股书中披露的一项核心技术对应专利,竟然出现了“罗生门”。海菲曼声称该专利为子公司“原始取得”,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却显示,该专利此前属于第三方公司,后转让给了海菲曼的子公司。这种“左手倒右手”的专利操作,让人不得不怀疑海菲曼的信披是否真实、准确、完整。要知道,招股书是企业向投资者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,如果招股书中存在虚假记载、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,将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。海菲曼的“专利罗生门”,不仅暴露了其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漏洞,也给其未来的上市之路增添了变数。毕竟,资本市场容不得半点虚假,一旦企业的诚信受到质疑,其价值也将大打折扣。

请发表您的评论
请关注微信公众号
微信二维码
Powered By Z-BlogPHP